普若岗日冰川及羌塘自然保护区

景点特色
  •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

所在城市: 那曲

所在地址: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

联系电话:

营业状态: 正在营业

更多介绍:

西藏游小程序码

普若岗日冰川及羌塘自然保护区

 “普若”蒙古语意为“银色的碗”,“岗日”藏语意为“雪山”。普若岗日冰川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,属国家级羌塘保护区的核心区,距县城约80公里。冰川平均厚度150米左右,冰源面积422平方公里,表面平坦,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形分布。普若岗日冰川是除了南极、北极以外,世界上第三大冰川,被誉为地球第三极。冰源有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,最低处海拔5350米、最高处海拔6400米。经钻探和雷达测量,冰温为-10℃,在冰层底部,冰温为-5℃至-3℃,2000年到2001年极端最低气温达到-60℃。该地区冰川、湖泊和砂石相互伴生、三位一体。冰源周围有许多湖泊,靠冰川融水补给,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冰源西侧的令戈措(也叫“东湖”)。其周边地区可观赏到成群的羚羊、野牦牛、野驴等野生动物。11月至翌年4月前后,可观赏令戈措的冰墙、冰洞等奇景。湖泊和冰源之间,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,接近冰原处还有连续的新月形沙丘,仅在冰原东面沙漠面积就达500平方公里。这种沙漠是同纬度地区已发现的首例冰川前沿风沙地貌,该地貌和地层中记录了至少一万年的气候。冰源地区以冰下磨蚀运动为主,这种特殊的冰川作用产生了大量的粉砂及细颗粒物质,为沙漠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源,使得该地区沙漠成为世界上发育程度最高的沙漠,因此可称其为冰川型沙漠。冰川距离那曲市约590公里,沿途大部分属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保护区于199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,2000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,它是我国第二大自然保护区,是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,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。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,昆仑山、可可西里山以南,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,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,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,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和冰川,还有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。 “羌塘”为藏语,意为“北方旷野”,在地理上没有严格的界限,泛指藏北高原内流水系的连片地域,面积约为70万平方公里。这里地处“世界屋脊”的青藏高原腹地,平均海拔5000米,气候干寒,空气稀薄,自然环境严酷,植被稀少,交通不便,人迹罕至,历来有“无人区”之称。羌塘自然保护区湖泊面积的总和超过两万五千平方公里,是中国湖泊总面积的25%,也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、湖面最高的高原湖区。据统计,羌塘境内有近500个面积超过1km²的湖泊和300多个面积超过5km²的湖泊,其中比较大的湖泊有纳木措、色林措、扎日南木措、当惹雍错等,这些湖的湖面均超过1000km²。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气候寒冷而干燥,空气稀薄,自然环境严酷。气温的年、日变化大,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℃以下,干湿季分明,但多为雪、霰、雹等固态降水形式。光照条件充足,全年日照时数2800至3400小时,远超过同纬度地区。冬春多大风,高原风力强,频度高,年均大于17米/秒的大风日数约200天。羌塘地区的植被类型比较简单,以高原高寒荒漠草原为主。种子植物有近500种,其中的50多种是药用植物。由于海拔的高度和恶劣的气候条件,植被和植物极其脆弱,一旦受到迫害就无法恢复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。保护区的低海拔水草丰美,但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不丰富,而且生长期很短。一些种类,如红景天需要在短短几十天内就完成发芽、生长、开花、结果的生命过程,然后转入休眠期。生活在羌塘的动物大多是青藏高原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,藏野驴、藏羚羊、野牦牛被称为羌塘的“三大家族”。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、盘羊、岩羊、猞猁、兔逊、藏雪鸡等。常见动物有西藏毛腿沙鸡、岩鸽、西藏棕熊、黑颈鹤、藏狐、高原兔、雪雀等。斑头雁、棕头鸥等水禽数量很多。保护区内高原特有鱼类有裸裂尻鱼、裸鲤。羌塘可谓是“天然野生动物园”。羌塘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有草食性动物、肉食性动物、禽类。食草动物一般都十分警觉,也可以说是胆小,这也体现在它们的睡眠上,生活在草原的食草动物睡眠时间最短,意大利科研人员发现,动物的睡眠习惯与它们居住的环境和饮食有关,草食动物的睡眠时间相对较短是为了随时提高警惕,以免被凶猛的动物吃掉。睡觉时间最多的是食肉动物,在这里您将体验野生动物怡然自得的奇妙旅程。